为全面开展和推广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,遵循“服务社会公众安全,推动应急救援事业发展”的理念,确保中心的培训活动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,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,满足参训人员的培训需求,特制订本管理制度。
中心主任负责培训管理的总体工作,包括上传下达各级指示精神,确保培训工作的总体落实,监督检查培训工作效果。
教学培训部具体负责培训服务工作的实施与教学设计。
运营服务部负责培训工作的策划与组织,提供技术支持,并参与培训效果的追踪与反馈。
运营服务部根据客户的培训服务要求及市场需求预测,编制培训服务方案、培训内容介绍,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,交付顾客确认,顾客确认之后与之签订培训合同,上报中心主任后组织实施。
教学培训部根据培训服务方案安排具体培训服务。内容包含:人力物力安排、资金申请计划、项目各重要节点质量要求及如遇可预见阻碍的解决措施等;
培训实施的具体安排如下:
1、培训计划和安排
制定培训计划,明确培训内容、培训目标和培训时间表。确定培训师资的配备和调度安排。确定培训资源的需求和调配。
2、培训课程管理
设计和开发培训课程,确保课程内容与培训目标一致。管理培训课程的更新和改进,根据培训需求和反馈进行调整。确定培训课程的评估方式和标准,评估培训效果。
3、培训资源管理
管理培训设施、设备和材料,确保其符合培训需求。确保培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维护,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。
4、课程的准备
培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工作计划,认真备课,熟悉授课内容,写出培训教案,做到心中有数,以便更好地执行授课任务。准备资料包括“四表、一册、一书、一卷”,即签到表、教具申领表、人员登记表,花名册、知情免责同意书、考卷。
5、培训教学实施
(1)培训讲师应按照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培训教学活动,确保培训内容的全面和系统性。
(2)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,增强培训效果和学员参与度。
6、培训评估和反馈
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分析,收集学员和培训讲师的反馈意见,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,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课程内容。
7、资料归档(知识管理)
妥善处理和保管培训过程中的各类资料文件,包括培训计划、培训课程、学员档案等。确保培训项目档案资料准确、完整、安全和便于有效利用。
1、培训实施前的安全确认
(1)对参训机构或参训人员进行前期沟通,针对特殊参训人员的要求及培训服务的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,包括标识(培训服务记录标记)和保护措施等。
(2)对所使用的设备的认可:包括对设施能力(包括精确度、安全性、可用性等要求)及维护保养情况等。
(3)对用于培训外部采购教具的认可:性能、安全性和可操作性。另外各种采购的产品在原包装上均有标识,不易混淆,一般不作标识;易混淆的须用标识卡或标示牌做出标识。
(4)过程的再确认:当培训要求发生变化时,如培训方案、课程设计、设施、人员的变化等,应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认,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。
2、培训过程中的安全控制
(1)教学期间严把安全关,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。培训学员在装备器材使用前应明确使用的目的和要求,了解操作步骤、方法,熟悉装备器材的构造、性能及操作规程,然后才能允许进行实操。对违反操作规程或不听指导的学员有权停止其实操训练,屡教不改者可由助教直接或联系对方机构进行劝退处理。
(2)培训过程留存影像资料,视频文件归档处理。
运营服务部负责组织、协调培训服务的售后工作,内容包括:负责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评测,确定顾客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;负责与顾客联络,妥善处理顾客投诉和抱怨;建立顾客档案、培训服务记录,对交付后的活动进行跟踪管理。
系列培训服务活动完成交付后两周内,由运营服务部发起召开内部总结和教学研讨会,针对培训过程、结果和客户反馈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培训效果评估,并对评估结果中不足的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