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加强中心舆情处置工作,正确引导、快速、有效地处理和应对舆情事件,减少负面影响,有效维护红十字社会组织的声誉和形象,特制定本预案。
综合支持部直接负责对日常舆情的监测,包括社交媒体、新闻媒体、论坛等渠道,通过舆情监测工具跟踪和收集信息,对可能引发舆情的事件进行预警和分析。监测人员发现舆情信息应及时反馈给上级主管或相关责任人。
中心其他岗位人员也应保持对舆情信息的敏感性,发现相关情况应第一时间逐级上报。
由中心主任、各部门主管和相关岗位人员组成。负责对舆情事件进行评估和分析,确定事件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影响,为后续应对措施提供决策依据。
应对小组需综合考量舆情事件的来源、传播范围、公众关注度、声誉影响等因素,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,并及时出台应对策略。
应对小组应及时组织跨职能团队,包括公关、法务、市场、企宣等人员,共同制定舆情处置应急方案。包括危机消息发布、媒体沟通、社交媒体管理等措施,确保危机事件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和有效引导。
1、第一时间原则。突发事件发生后,做到第一时间监测、收集、研判舆情发展走向, 及时向上级单位汇报舆情动态,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。确保及时提供准确、全面的信息回应,积极主动引导舆论,消除谣言和误解。
对于情况较为复杂的舆情信息,在事态尚未清楚、可能引起公众评议猜测或随意解读时,应根据具体调查情况,再作后续详细发布,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、事件处理的舆论主导权。
2、全局利益原则。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负面舆情信息时,坚持以维护中心形象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目标,把群众利益、大局利益始终放在优先位置。
3、口径一致原则。在对外信息发布中,做到步调统一、口径一致、权威发布,避免说法不一、自相矛盾,造成不利的后果。
4、疏堵结合原则。注意把握对外信息发布的分寸和节奏,尊重事实,循序渐进,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;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传媒,在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的同时,及时消除或澄清各类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谣传信息。
1、建立良好的内外部沟通机制,确保及时、准确的信息传递和共享,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合作,形成合力。
2、指定专职人员积极与公众、媒体、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互动,回应关切,解答疑问,增强公众信任和支持。
3、中心内部非官方指定人员禁止就事件接受媒体的采访。禁止中心内部人员在社交平台发布涉及事件的信息、图片或评论等内容。中心内部人员违反上述规定,造成事态严重、升级或致使大众产生误解的,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。
综合上述,灵活性和及时性是应对舆情事件的关键,及时的沟通、公开透明和高效协同将有助于有效化解和处置舆情事件。